“皇帝能下跪吗?不能!”
“但是我演到那,忍不住就跪下了,这是本能。”
在谈起《琅琊榜》中的“催泪一跪”时,丁勇岱对拍戏时内心的情感,仍旧记忆犹新。
这一跪,打破了荧幕上皇帝只能正襟危坐的形象,也打开了丁勇岱的戏路。
从催泪的皇帝,到严肃的父亲,再到别扭的师父……
出道四十年,丁勇岱的荧幕形象,从来不被“同质化”定义。
也因为他的执着与多变,让观众在不同角色中,看到了“中国式父亲”的相似灵魂。
01
丁勇岱最让人记忆深刻的父亲形象,必须是《人世间》中的周志刚。
骄傲、霸气、有统治欲,同时也有藏起来的柔软、温情、恐惧,刚柔并济,典型的中国家长。
该怎么形容丁勇岱在《人世间》里的父亲呢?
大概就是,他一上线,观众一看见他那张脸,就知道这个人的正邪与善恶。
他的脸上,藏着父辈的纠结与正义。
在时代背景下,一家人不得不各奔东西,去面对自己的命运,周志刚是怎么做的呢?
首先,要稳住一家人的凝聚力,不让距离冲淡亲情。
他的做法很简单,拍一张全家福,洗成5张,一人一张。
在联系不方便的时代,对家人的想念与“见面”,也只能通过照片来传递。
此时,手里拿着5张照片的周志刚,神色凝重,举止紧张。
这里更能显现出的,是一个中年男人的恐惧。
他习惯了作为一个家庭的“统治者”,在忽然面对离散时,他害怕孩子们走上歧路,更害怕他们忘记父母与来处。
可真正面对孩子与妻子时,他的神情又会由原来的紧张,变成淡定自若。
一边给家人发照片,一边叮嘱孩子们记住根本,顺便还在女儿与小儿子中,确定了谁是下一个下乡的人选。
从这里不难看出,周志刚作为一个父亲,绝对是一个家里的主心骨。
只要他在这个小家庭里,天塌下来也算不得什么大事。
02
在《人世间》中,丁勇岱有4个高光时刻。
第一个在贵州,与女儿周蓉得重逢。
周蓉是他最喜欢的孩子,却为爱千里奔袭,让父母伤透心,以至于几年里都断了联系。
当一家人都等着父亲“发号施令”原谅周蓉时,他一言不发,自己背着行李去看望女儿。
这是周志刚第一次“低头”,他悄悄的原谅了女儿,在不声不响处,让人看到了父爱的深沉。
第二个高光时刻,在秉坤与郑娟的婚事上。
在外工作的周志刚,忽然得知妻子重病,家里照顾的只有小儿子和郑娟。
回到老家后,他看到郑娟的表现,只让人感觉到两个字:冷漠。
坐在院子里抽支烟,关心的问了问郑娟的手,再没有多余的话。
看到这里,已经有不少人在为郑娟鸣不公。
实际上,这也是丁勇岱饰演中国式父亲的一个小巧思。
公公面对未来儿媳,中间总有一种莫名的隔阂,他再关心感谢,那些感激也是说不出口的。
只有当他面对儿子时,才会质问“为什么不娶她”,这才是他的真情流露。
第三个高光时刻,是在一家人搬家的时候。
新房因为买卖手续不成立,一家人不得不搬回老院子,周志刚对秉坤的父爱,在这一刻达到巅峰。
秉坤一生的努力只为了两件事:守护好小家,得到父亲的认可。
眼看着家庭越来越红火,却忽然要回到逼仄的胡同里居住,内心自然痛苦。
当他一个人回到老院子里崩溃哭泣的时候,是周志刚站在他身边,拍拍肩膀告诉他:
这没有啥!
你很好,做的比我好!
在开家庭会议商量搬家事宜的时候,周志刚一改往日的“霸道”,而是主动退后给小儿子“让位”:
你是一家之主,你来说。
在这里体现给观众的,不仅是周志刚中国式父亲柔软温情,更是两代人的交接,父亲与孩子、男人与男人的传承。
不得不说,剧情推进到这里,至少会引起父与子两代人的共情。
第四个高光时刻,是周志刚去世的那场戏,这也是全剧最催泪的一个片段。
已经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的周志刚,和孩子们一起躺在炕上,做最后的告别。
只有妻子看出来,这个霸道了一生的男人,已经是油尽灯枯。
此时,秉坤忽然问了一句“哥几个在你心中谁最好”,瞬间将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。
作为大家长的周志刚,此时并不是和之前一样的批评、指责,而是将每个孩子夸了一遍,化身一只“老狐狸”。
这里的丁勇岱之所以用这种处理,是因为他更了解父亲,更知道一个父亲在离开的时候,不仅有不舍,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挂念、叮嘱。
当孩子们在笑声中沉沉睡去的时候,丁勇岱自己并没有从戏里走出来。
眼角那一滴泪,是再也忍不住的情感。
一生要强的父亲,用一滴泪与人世做最后的告别。
此时,无论是角色周志刚,还是演员丁勇岱,都是柔软且不舍的。
03
《人世间》的周志刚之后,丁勇岱也终于走出了多年不温不火的困境。
在一个个奖项与提名之后,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观众演员本身。
这才发现,在成为“周志刚”之前,丁勇岱在“中国式父亲”的圈子里,早就享有盛名。
在《琅琊榜》中,他饰演了多疑冷漠的“梁帝”,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皇帝。
常见的影视剧中,皇帝多是高高在上、不苟言笑的,即便是大祸临头,也是端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。
帝王,似乎早就成了一种刻板印象。
但在丁勇岱这里,皇帝却可以拥有另一副面孔。
与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太监在一起时,会笑呵呵的与对方调侃“老家伙”,会在棋盘上悔棋;
与孩子和大臣在一起时,会忍不住吐槽孩子不争气、无人分忧;
与后妃在一起时,可以是一个霸道中带着柔软的丈夫,也可以诉说自己的执念与心结……
丁勇岱饰演的皇帝,不仅仅是一个帝王,更是一个“活人”。
有喜怒哀乐,有悔恨开心。
“皇帝已经高高在上、天下第一了,他当年是想怎样就怎样,怎么舒服怎么来的,为什么一定要拘束自己呢?”
在谈起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时,他从来不是一本正经的背剧本,一直都是传递自己的真实感受。
因此,丁勇岱饰演的梁帝,在观众心中不仅仅是一个皇帝,还有父亲、长辈这样的身份。
尤其在与胡歌最后那段对戏中,所有的情感都具象化。
“我带你骑过马,放过风筝,你还记得呢?”
这里的他,没有自称朕,而是“我”。
此时的丁勇岱,在剧情与情感的双重推进中,已经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。
梁帝不是皇帝,而是一个舅舅,一个对兄弟、妹妹、外甥都有愧疚的普通男人。
《琅琊榜》是丁勇岱第三次演古装戏,他的表演,让古装戏的皇帝角色中,又多了一种表演方式。
在江湖武侠剧《少年歌行》中,丁勇岱再次挑战“活人皇帝”的角色。
一场当众给下“罪己诏”的戏,再次让全场情绪达到巅峰。
在今年的开年大剧《南来北往》中,丁勇岱再次挑战了父亲这个角色。
只不过在这里,他更多的一个身份,是师父。
他饰演的马魁,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悲情人物。
事业大好时,被冤枉入狱,一去就是10年。
这十年里,他忍受着从警察变成犯人的屈辱,也因为条件不好险些含冤病死。
这十年里,他错过了家庭与孩子的成长,妻子因为操劳生病,女儿因为有个劳改犯父亲被针对。
可以说,他的人生,彻底被改变了。
但奇妙的是,当他洗清冤屈回到岗位上时,徒弟是当年冤枉自己的人的孩子。
这样的孽缘,让他吃不消,放不下。
在面对汪新时,他忍不住会想起父辈的仇怨,但更忍不住欣赏他的干劲与才华。
一边抗拒一边喜欢,相处时横眉冷对,私下里竖起大拇指。
这种纠结与别扭,是不是许多中国父亲的真实写照呢?
结语:
出道四十年,丁勇岱的演技配得上奖项。
在荧幕上,他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表演,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。
在拍《人世间》《琅琊榜》等剧时,他在开机之前,就多次研读原著与剧本,从细小处找到角色本心。
也正是有这种耐心、真心,才有了荧幕上无数个经典形象。
他一出现,中国式父亲就有了统一面孔。
这不是追捧安徽省瑶海家具制造有限公司,而是观众真诚的喜爱。